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都市啄木鳥第八梯次課程-風倒木與不定芽管理



終於在一連串的「樹木修剪」、「樹木風險評估」、「樹木健康管理」的課程基礎下,迎來了2018年最後一個梯次的進階課程 — 「風倒木與不定芽管理」,當天課堂近乎滿座,有14位學員已經上過第七梯次但依然再來旁聽,還有兩位小朋友上次已隨著家長前來聽課,根基於前次上課的基礎,踴躍舉手問答的精神,大人也歎為觀止。本梯次講師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鴻楷此次特別加強在不定芽的解說,讓學員們能充分吸收。陳副執行長與啄木鳥課程的樹藝師團隊曾參與扶正2014年因麥德姆颱風侵襲而倒塌的台東伯朗大道奉茶樹。除了麥德姆颱風之外,尼伯特颱風重創台東,造成許多樹木倒伏,也是同一批團隊另外又號召了全省48位樹藝師,義無反顧地一同到台東救樹。日前也曾邀請日本樹木醫進行為期一週的國際交流修剪課程,可說經驗相當豐富。
講師:基金會陳泓楷副執行長
豐富經驗與生動的演說獲得學員的熱烈回響
與第七梯次課程稍有不同,陳副執行長特別專注在不定芽的詳細解說,尤其是不定芽的「各三分之一修剪理論」,將不定芽1/3 回剪是因為可以持續給予養分和能量,1/3部分移除則是讓出更多空間讓其他不定芽生長,1/3保留則是要培養未來的枝條。養分是由上往下輸送、水分則是由下往上輸送,每一片葉子都非常珍貴,下刀前理解這些基本理論非常重要,因為這會影響到每一個執行動作的判斷與決策,尤其當一棵樹受傷之後,更需要極度的小心照料及關注。他並且再三強調「尖削」的掌握,離連接點越近的要越粗,越遠則越細。第一年按照三分之一的理論去修剪,每隔一年會在末端培養組織出來,一棵樹的重建最快也要3至5年,「留下永久的枝條非常非常重要,也是最難判斷的」,他以眾人都喜愛的紫藤為例,每年長出來的一部分回剪,隔年再回剪,尖削才會越長越好,並須讓刀口盡快包覆及培育出新的主枝。枝條和主幹的尖削,修剪的角度更需掌握「十點鐘」和「兩點鐘」的方向,如此反覆,未來長出來的枝條便會非常的漂亮。「小於十公分的枝條有機會重建,大於十公分的則機會不大。」
豐富的獎品作為學員搶答的回饋
繪本深受兒童學員喜愛
於課堂上掌握基本的認知與理解後,接著到戶外實務課時,針對兩棵榕樹進行示範,兩棵樹明顯回枯且雜亂無章,其中一棵甚至有腐朽空洞的情形,其實未來建議要移除。陳副執行長指著說,「枝和幹之間有著完美的插削,如此生長相對地穩定」,不定芽通常沒有完美的插削,只有皮和皮之間相連在一起,當不定芽長成不定枝的時候,必定會斷裂。「只是何時會斷裂不知道,遭遇強風或逆境,便是考驗的那一刻了。沒有好好維護管理,斷掉是必然的。」他深入淺出帶領眾學員了解樹木的潛在風險,同時拿削刀示範,「修剪時斜切的傷口要和枝條平行」,現場示範時,他指著其中一棵樹的中央主幹附近有一不定枝的夾角過於接近,導致不易下刀,且很容易傷到左右兩側。也因此尖削角度取決、還在不定芽時須處理便相對地格外重要,也才會方便未來的維護與管理。為了讓大家充分吸收與瞭解,並讓學員嘗試親身下刀操作,以加深印象。示範時並提醒道,「有時可以推一下枝幹,感覺一下穩定度。」台灣屬於夏季多颱的氣候,樹木防颱三步驟就是「剪」、「插」、「檢」,插是輔助支撐力,檢則是檢查排水系統。他並分享了安全系統、損害評估、風災應變措施等各種資訊。
戶外修剪課所示範的樹木,恰巧就位在生態池附近,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副執行長柳春堂順道引領學員了解生態池在都市中調節氣候的作用、還有公園中的豐富生態。在新出版由何華仁老師繪製的「哇!公園有鷹」中的畫面是活生生在公園中出現的場景。另外,也分開兩組進行闖關遊戲,再次複習室內課程中提到容易造成倒伏的樹木類型,以及倒伏樹木處理流程。

當天參與第七與八梯次的全勤學員,上完「樹木修剪」、「樹木風險評估」、「樹木健康管理」三項主題課程衫,皆領到大受好評的啄木鳥紀念polo衫。此外,曾以「Hello Taipei! 台北市單一陳情系統」或「1999 市民當家熱線服務網」完成通報的學員,出示通報回函截圖即獲得啄木鳥紀念環保袋。同時,在離開前並贈以每位學員一份聖誕小盆栽,為家中增添聖誕氣息,即使課程結束也能讓每人回到家中、看到小禮可回憶上課時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
新的一年將有全新的上課方式﹐課程內容也將更豐富多元,在全新課程開課之前,啄木鳥們依然可透過臉書和Line群組彼此交流,期待2019彼此再交會。

團隊專業的夥伴們講解大安森林公園樹種

學員以手鋸實際體驗如何鋸樹
學員與柳春堂副執行長互動
不時有行人好奇的駐足圍觀
2018年啄木鳥課程,大成功!

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都市啄木鳥第七梯次課程-風倒木與不定芽管理

颱風是每年必訪台灣的自然災害。當颱風來襲時,我們總會提心吊膽的擔心「天降驚喜」,深怕招牌、建材或其他物體從天降下砸到人。其實都市遭風災侵襲後,除了以上提及之無生命的物體外,若是沒有做好行道樹、公園樹木等「都市林」的管理,樹木也會是不定時炸彈!如此重要的綠色資源,竟然也有可能是「隱形殺手」⋯⋯,這兩年台灣皆躲過強颱的襲擊,但2018年秋的山竹颱風重創香港都還歷歷在目,甚至至今還未將風倒木完全清除。但是該來的還是會來,樹木是最真實的呈現,只要對她好,美麗的綠意便會回應,但若是粗暴不當的對待,永遠要相信一句話,「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
本次進階課程「都市林風倒木與不定芽管理」不但眾多老學員回籠,同時不少林務機構、荒野協會、自然教師、校方主任級成員均前齊聚課堂,課程開始台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股長陳煌耀致詞,都市啄木鳥一系列課程在協助樹木的診斷與追蹤,公園處定期每月一次至公園、每週一次重點區域的巡察作業,藉由啄木鳥的分享與培訓,希望加強即時通報,共同維護我們的城市。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副執行長柳春堂則表示,以生態為出發,從大灣草圳喚醒眾人水路記憶,首部曲活水飛輪大受民眾歡迎,24小時不打烊,還能為環境做出貢獻,基金會一點一滴營造更多的地標性,包括療育庭園、螢火蟲復育,藉由落實打造美麗家園。
貴賓致詞後緊接著便來到課程的核心,由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副執行長陳鴻楷主講「風倒木與不定芽管理」,陳副執行長於第一梯次曾主講樹木修剪,首先他播放了幾個因颶風連根拔起、甚至造成劇烈災害的影片,畫面驚心動魄,「沒有好好照顧的樹木,倒伏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他指出,樹木定期修剪是維持樹木抗風結構不可缺少的養護工作。因颱風而可能倒伏的樹木會是哪些種類,以及如何預防和後續處理的方法,皆是幾項值得注意的重點。造成樹木倒伏的因素不外是根球太小、樹穴過小、活冠比不佳、周遭環境的改變、樹木結構不佳、尿布樹、基盤不良等。樹穴基盤環境如此重要也是如此,坊間業者慣行根球小小的便進行移植,因為方便載運可多運幾棵,樹穴內根系抓地力不足、或排水不良等,導致潛在的危機四伏。
陳副執行長曾率同團隊一起協助因風災倒伏的台東金城武樹,他特地分享了倒伏樹木的標準作業流程,包括倒伏樹木容易回枯,樹穴環境應為根球的23倍寬,黏質土則為5倍,枝條修剪須至正確位置,總共10個步驟一點都不能馬虎。而最被一般人忽略、一般課程較少談到的,便是不定芽日後長成的「不定枝」。他指出,樹木修剪時最好避免禿頂截枝,尤其在風災後造成許多樹木截頂,產生許多不定芽,經過35年長成不定枝條,結構上非常脆弱,只要遭逢任何一個可能的逆境,隨即就有倒伏或掉落的危險,甚至危及人身安全。講師進一步點出造成樹木倒伏的因素,而關於不定芽的處理,他分享了一個基本法則,1/3要保留,而且是暫時保留,1/3 做回剪,1/3 做移除;以及災害應變的適當處理。

學員聚精會神地聽講
豐富紮實的內容,加上參與者程度水準皆高於一般課程,只見發問頻頻,不少人士曾在公務機構服務、或持續關注樹木議題,因此感觸良深,尤其針對行道樹和豪宅樹木多有探討。行道樹擁有生物棲息、都市降溫等眾多優點,但樹在都市寸土寸金的有限空間裡要生長的好,需要良好的植前及修剪管理。但是台灣現行管理的制度卻令人產生疑慮,林務局僅照管森林法,而全台各縣市關於都市林的管理未有統一的機制,導致目前「各自為政」的局面。先進國家如日本國土交通省便有樹木物種的一套系統法則,在眾人深切互動交流下,也讓啄木鳥們頓覺任重道遠,深富使命感。
下半段則帶領學員來到大安森林公園中,陳副執行長複習初階樹木修剪,並進行示範分享。接著分為兩組,以互動式闖關遊戲呼應課程內容。一邊是透過照片,讓大家複習最易造成樹木災損的類型;另一邊則是複習倒伏樹木的扶正流程。不知是講師高昂的演說、還是學員歡樂的笑聲,竟吸引不少圍觀的路人旁聽,甚至舉手踴躍搶答,為當日的啄木鳥締造動人的畫面與溫馨的回憶。
陳鴻楷講師為大家解說易風倒折損之數種特性
學員們超級踴躍的搶答
學員們輪番發表心得

課程末了,除了頒發課程證書,並以聖誕玫瑰、黃金秋天小盆栽贈予學員,在深秋轉冬的季節,提前體驗聖誕佳節氛圍,學員們均開心非常,已有人表示就算聽過還要再來上課。都市啄木鳥即將來到尾聲,希望藉由發人深省的課程分享,讓每一位注意關心生活周遭的「行道樹」及都市公園裡的「大樹」。第八梯次也是最後一堂課,即將在1216日舉行,邀請大家一同來關注我們居住的城市,一同為樹發聲!

領取盆栽獎勵,提早體驗耶誕氛圍
啄木鳥們,一同守護都市林健康吧!

2018年11月19日 星期一

都市啄木鳥第六梯次課程-樹木健康管理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到了十一月,而都市啄木鳥的課程也來到了第六梯次。本次課程邀請到台大植病博士,中華科大生技系胡寶元老師來為我們授課,並邀請到貴賓:公園路燈管理處青年公園分所柯少雄副主任,以及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柳春堂副執行長蒞臨指導。柯副主任再次肯定啄木鳥計畫及透過民間力量推動的通報系統可補足公部門在人力有限的情形下架構台北市的監督網,而柳副執行長也滿懷熱情的鼓勵大家能持續進修相關課程。
    胡寶元老師是植病系畢業,植物病理可說是植物的公衛體系,在植物病害大規模流行之前就需防微杜漸。植物病蟲害的發生需要同時滿足三個因子:1. 環境條件符合病蟲害的生育,2. 病蟲害的根源 (微生物或昆蟲) 存在,3. 寄主植物對病蟲害具有感性。滿足以上三個條件,病蟲害才會發生。
台大植病博士,中華科大生技系教授胡寶元老師

    植物病蟲害要進行防治,就不得不提到藥劑。民眾普遍聞農藥色變,但其實現代農業藥劑已發展得相當成熟,對人體的影響很小,相對也會較為昂貴。那為什麼大家聽到農藥都很害怕呢?其實使用農藥也是一項專業,但目前的現況是在鄉下買藥多半不需證照,若是有人不當使用藥劑,很可能造成意外,當相關事故持續發生時可能就會導致該藥劑被禁止使用。故胡老師也和我們分享農藥買賣除了店家要有相關證照外,農民購買藥劑也應登記以示負責。

    了解病害的發生與藥劑的關係後,接下來就可以進入實例說明。在臺灣,最重要的樹木病害非褐根病莫屬。褐根病又被稱作樹癌,其可怕的地方在於初期病徵往往不明顯,要到病勢已經很嚴重時才被發現已染病。有些病例是樹葉還尚青綠時,樹木的根系已經爛到無法支持樹體重量,颱風或大雨等環境條件下樹就倒下。那麼要如何判斷樹木是否得到褐根病呢?首先,葉片通常會有黃化褪色、葉片掉落稀疏的現象。第二,本病傳播方式透過根系,或是長出靈芝狀的子實體後藉風傳遞擔孢子 (但通常樹撐不到長出子實體就會死亡或倒塌)。所以當一棵樹染病時,病木周圍的健康樹木就要特別注意是否也遭殃,像「點名」一般接連中標。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依據,就是病木的莖基部會長出棕色的菌絲面,將病根挖起後擘開其根系內部會有網紋狀的病徵。

    褐根病這麼恐怖,那我們該怎麼防治呢?首先,預防勝於治療。苗木購入前就得先檢查地上部樹葉繁盛程度以及根系是否健康茂密。再來,目前的防治方法可分為物理、化學、生物防治等。物理防治諸如浸水、掘溝防止病害擴散,化學防治如使用邁隆薰蒸劑或尿素,生物防治如哈式木黴菌等,而目前的認知是化學防治較為有效,但由於施用藥劑對土壤微生物生態影響太大,故實務上也會併用其他防治方式。胡老師特別強調棲地改善對褐根病的治療有益無害,若是沒有具體限制褐根病菌的生長,樹木死亡只是遲早的事。褐根病可在土壤中殘存十年以上,一旦土壤帶菌就需盡可能確保真菌被徹底消毒,並且將土壤中的病根確實清除。

    除了褐根病外,木材腐朽菌也是造成樹木死亡的重要病原菌。其特徵是當腐朽菌在樹體內發展的差不多,其生長空間及食物逐漸受到限制時,腐朽菌就會長出靈芝,藉擔孢子傳播至其他植株,故一旦長出靈芝就要儘速剝除避免真菌的傳播。

    胡老師上課幽默風趣,短短一小時實在不夠老師講解其他病蟲害,故其他實例則由下半場的室內課補充。今日天公雖不作美,但下半場的體驗課程節奏緊湊,學員們學習的熱情完全不受影響。體驗課程內容為大安森林公園病蟲害辨識,以及在家就可以製作的無毒噴劑葵無露。啄木鳥工作夥伴一大早就在大安森林公園內搜索各種病蟲害。台灣的夏季才是病蟲害旺季,但由於近日氣溫時常超過 20 度,故還是找到了不少的病蟲害樣本。室內課展示的新鮮標本有榕薊馬、榕藻斑病、柚刺粉蝨、桂花褐斑病、遭毒蛾幼蟲危害的穗花棋盤腳、杜鵑軍配蟲、褐根病等,以及重要的入侵種--荔枝椿象及龍眼雞標本。胡老師也實際解說並帶學員辨識微生物或昆蟲在植物體留下的病兆藉以判斷造成病蟲害的原因。第二個活動是葵無露製作。葵無露其實就是葵花油經無患子液乳化後稀釋的液劑,其原理是利用油劑堵住昆蟲的氣孔,而皂素的苦味則有些微殺蟲的效果,經皂素處理之植物會降低昆蟲的取食頻率。需要說明的是本次活動製作的是稀釋一倍的濃縮液,使用前還需再稀釋 150 倍。

最後則由胡老師帶大家實際走訪解說大安森林公園外側遭白蟻侵入的樹木,結束這充實的一天。
室內展示之新鮮及乾燥標本
胡老師透過實例補充大家對常見病蟲害的認識

學員實際參與葵無露的製作
胡老師在戶外解說白蟻蟻道型態


    本次課程我們也建立了啄木鳥的志工群組,透過群組來回應學員的問題,或是公告其他有益的資訊,期望透過加強彼此的連結與交流,提升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啄木鳥們,我們下次見!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都市啄木鳥第五梯次課程-樹木健康管理


秋天的腳步逐漸走近,第五梯次課程來到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陽光灑落、氣候舒適,正是吸收新知、戶外踏青的最佳季節。

課程開始前由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青年公園分所王淑雅所長、以及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柳春堂副執行長分別致詞。
王淑雅主任致辭

基金會柳副執行長致詞


接著便由林試所森林保護組徐孟豪博士主講,此次課程主題為樹木健康管理,並從實際案例切入。首先他釐清一些關於病蟲害的觀點,何謂健康?就是正常。而何謂正常,就是沒生病。他舉台灣欒樹為例,一般認知果實是橘紅色,但卻有部分區域的欒樹呈現黃綠色青蘋果色,甚至存續了一個月,一般認知會以為這是欒樹生病了,但這是正常現象之一。造成病因有幾點,大致分為「非生物因子」與「生物因子」,非生物性原因則包括了病害,如養分失調、酸雨、空氣汙染等;還有物理性傷害,如旱災、寒害、農藥傷害等等。生物因子則包括病害如真菌、細菌、菌絲體,蟲害則如椿象、天牛。其他還包括人為因素,例如環狀剝皮、胡亂修剪、不當割草等因素。
學員操作通報系統
講師徐博士與學員討論
中場休息合照
學員聚精護神的觀察講師帶來的珍貴標本
典型的褐根病網紋狀病徵


植物病害三要素含括了「有害生物」、「寄主植物」、「環境因素」。從植物病理學而言,褐根病多半發生於木本植物上,高溫潮濕的氣候狀況下,葉蟎則多在木本與草本植物上,高溫乾燥的狀況下產生,配合環境因子的調查,方可洞悉全貌。病蟲害引起之「病徵」與「病兆」也有差異,病徵是寄主產生的異常狀態,而病兆則是病原或蟲原繁殖增生產生的組織,如刺桐釉小蜂寄生導致樹木落葉為「病徵」,而葉片長出蟲癭為「病兆」。了解病徵與病兆呈現的反應,也才能對症下藥。如遭逢連續幾週高溫乾燥的情況,葉蟎便會快速繁殖,而下幾場大雨後族群密度會下降,植物便會恢復生機。

接著徐博士以雙連國小一棵莿桐為例,實際說明整個案例的診斷與防治過程,枝條膨大變形枯萎,原來是莿桐釉小蜂造成的危害,此蟲生活史短,世代重疊、一再感染,光合作用受影響,樹勢衰退。判定病狀後給予藥劑進行注射,注射第27天樹葉仍顯稀疏,第40天逐漸恢復活力,只有最頂端仍有病?,第54天新葉荖葉依竊均呈現正常景象。他同時指出,在病蟲害防治方面,一般傳統慣行工法採用「高壓噴藥」方式,但卻有著幾項潛在議題,第一是不易操作,尤其是樹冠或高處;接著安全環保堪慮,且效果有限,日曬雨淋下很容易藥效失效,需要經常噴灑。而若採用「樹木注射」等防治方法,首先是容易操作,在植栽90公分高即可施行,無須攀爬;而且安全環保,不用封鎖操作地,汙染極低;最後則是藥效長,可達半年以上,無須重複施藥,也不受日曬雨淋的影響。

徐博士並解釋幾項檢測儀器與使用原則,通常運用應力波檢測樹幹腐朽程度,透過聲波傳導速度不同,取得數據,藉以測試是否有倒伏等危機。樹液流檢測儀則可以些微溫差計算液體流動速度,而注射時避開傷口,才能讓藥劑流動上去。通常是傷口下方。他並提醒道,一部分的病蟲害,都不會讓樹立刻死亡,但卻擴散傳染甚至造成區域染病,尤其是褐根病。而在各種案例檢測與判對,無法照本宣科,而是需要豐富的經驗,多方照看。


當課程告一段落,帶領學員來到大安森林公園,實際操作難得一見的樹液流觀測儀及微注射系統,「樹液代表樹木水分流動之快或慢」樹液流觀測儀操作步驟,從以電鎖鎖孔,通常是木質部約24.5公分裝入栓塞藥劑注射  → 進行標示,通常樹種不同、樹皮厚度、位置不同,再來決定取得外部或內側的數據。一般來說晚上或是冬天時,當氣孔關閉或是生長緩慢的階段,樹液流會趨向緩慢。若是在白天、夏季等植物正常生長的時間點,其樹液流速異常,則該樹木便需要進一步做檢查。另外也需長期一段時間觀察方能取得數據變化。同時針對公園內樹木及建國南路一旁行道樹作檢視,肉眼親自見到造成的各種害蟲,還有導致各種可能的症狀。最後並開放有獎徵答,學員反應踴躍,在秋陽斜射下,也結束一個充實滿滿的知性午後。
室外課解說現場

隊輔解說時間


樹液流收取數據中

徐博為民眾講解中
領證後大合照,我們下次見!

2018年10月2日 星期二

都市啄木鳥第四梯次課程--樹木風險評估

今年秋天雖然颱風頻仍,但有幾個颱風繞道而行。第24號颱風「潭美」打了個擦邊球掠過台灣,在課程當天不僅沒有帶來太大的雨勢,還為我們的戶外課預備了涼爽的好天氣,學員個個滿載而歸。那麼就讓我們來溫習一下這次課程的內容吧。

第四梯的樹木風險評估課程講師,我們很難得的邀請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副所長吳孟玲副座來與我們分享。副座擁有臺大植物病蟲害研究所博士學位及 ISA 國際樹藝師證照,在樹木健康管理及風險評估均學有專精並具備豐富實務經驗。
林試所吳孟玲副所長,
同時也是臺灣第一位考到國際樹藝師協會證照的女性。

課程開始前由我們的大家長大安森林之友基金會柳春堂副執行長歡迎各位學員,並由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青年公園分所王淑雅所長為大家說明風險評估的重要性。緊接著就由副座授課。在課程的開始,副座即與我們觀念溝通:應先對樹木有健康管理的正確知識,再來談風險評估。不是所有的樹出問題都要砍掉,而是應該先從樹木健康切入,確保平日對樹木的養護是正確的,再來進行風險評估。其次,樹木風險評估應具備的三要素:當樹木塌壞時是否具備可能受損之人或財產等「標的」,樹木本身是否具備造成塌壞風險之結構上的「缺陷」,以及如颱風等「環境」是否可能導致樹木容易塌壞等三要素。風險評估並非絕對需要,若是深山中一棵即將倒伏的樹,若是週圍沒有任何標的存在,即也沒有風險評估的必要。確認標的後,接著是評估標的進入危害範圍的頻率。樹木在倒塌時樹體會有重力加速度,故其危害範圍為樹高的 1.5 倍。標的根據其移動能力以及樹木位置的偏遠程度可以估算其危害頻率,比如說固定不動的公園椅或是停車場旁邊的樹木,其危害範圍內具備長時間存在的標的,則為高頻率。副座也說最容易造成危害的組合類型為久久發生一次的「低頻率高嚴重性」及「高頻低嚴重性」,而非早早被通報處置的「高頻率高嚴重性」及可以被忽視的「低頻率低嚴重性」,故使用風險評估表去除個人主觀感受可更精準的評估其危害程度。具體的作法為:先找出可能會倒塌撞擊的「樹體」及可能被該樹體衝擊之「標的」,再衡量樹體塌壞可能性及可能撞擊標的的「可能性」。
學員聚精會神地聽課


第二個要素為結構缺陷。副座分享日本樹木醫評估方式為:1. 檢查是否超過樹幹直徑2/32. 檢查樹幹上樹皮開口是否超過週長1/33. 檢查樹幹上是否有蕈菇類出現,4. 檢查是否有空洞、裂傷,5. 用力推樹,檢查基部是否搖晃。專業的評估方式為透過觀察預見問題 (風險三要素),並確認臨界值 (倒伏可能性),如有必要再進行風險處理。等勢枝為明顯可見之結構缺陷,但也有肉眼不一定能直接辨識的缺陷,如腐朽即為一例。但腐朽也有徵兆,如樹幹上是否有白蟻蟻道,莖基部是否有褐根病的菌絲分佈等等。

在第三個要素「環境」中,台灣的特點就是每年夏秋固定有颱風侵襲。副座和我們分享如何判斷颱風來是否會造成樹木倒塌,可以參考當次颱風的臨界風速。若是超過每秒 42 公尺,則樹倒率超過千棵以上。副座舉105年尼伯特颱風為例,其臨界風速接近每秒 60 公尺,全台灣超過百萬棵樹倒塌。故在颱風前則需要TRAQ風險評估樹藝師篩選出可能倒塌的危木進行處理。一般民眾則可透過觀察樹木是否為邊緣木 (周遭無其他樹木分散風阻)、是否具備等勢枝 (位置約低風險越高) ,是否位在轉角處 (受風面大) 等因素粗估其風險。
以尼伯特颱風為例說明風速對風倒木的關係


課程下半場的重頭戲即為戶外課的實地示範,由副座進行鑽孔阻抗儀及應力波檢測儀等貴重儀器示範,以及兩位認證樹藝師進行目視樹木診斷的解說。學員都聚精會神地聆聽,也有學員現場就操作教材摺頁附的危木通報系統。具備基礎知識後馬上就進行實際的演練,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示範結束後則由副座為大家頒發啄木鳥證明書,結束充實的一天。
副座示範使用應力波檢查樹木是否有腐朽情形
學員實際操作如何使用應力波檢測
助教說明應力波的檢測結果
助教示範鑽孔阻抗儀的使用方式


一個文明且高度發展的社會,應具備的是健康且安心的綠意。台灣地小人稠,在成本考量及養護知識水平的普及等因素下,景觀水準要與歐美社會並駕齊驅也許還有一段距離。且每年固定的颱風侵襲,也增加都市樹木倒塌傷人的風險。但相信若是民眾具備樹木相關的知識越加普遍,健康且安心的綠意並非遙不可及的口號,而能成為我們習以為常的現實。
啄木鳥們,我們下個梯次見!

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都市啄木鳥第三梯次課程--樹木風險評估

啄木鳥課程於今年夏季正式開跑,此次共有四個主題,包括了【樹木修剪】、【風險評估】、【健康管理】及【風倒木管理】,每個主題共舉辦兩個梯次,學員可選擇方便的時段參加。由於台灣夏季多颱風,為了避免樹葉過於濃密造成之樹冠重量不平衡,我們在前兩梯分享了修剪的重要性,夏末初秋則進入到下一個主題。

第三梯的樹木風險評估課程由台灣樹木醫院的謝翁維樹藝師主講,深入淺出分享了評估風險的源由、要素、及判斷危木流程,搭配VTA目視樹木診斷 (visual tree assestment, VTA),了解樹木結構缺陷可能導致的各種潛在性危機。9/1當天活動開始時由公園路燈工務管理處青年公園分所柯副主任致詞,說明活動緣由及宗旨。接著由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的柳副執行長春堂簡述目前基金會在大安森林公園的推廣事宜與各項活動,如八月才開放的「活水飛輪」,深受民眾的喜愛。公燈處也連續三年邀請日本樹木醫進行土壤根系調查,調查結果即將出爐與社會大眾分享,他同時預告了927日將舉行土壤調查研討會,希望學員們踴躍報名參加。

公燈處青年公園分所柯少雄副主任致詞並致贈學員精美杯墊
基金會柳春堂副執行長致詞並致贈學員精美水壺及腕套等紀念品
謝翁維樹藝師隨即進入正題,藉由台南善化國小與台北大同國小的兩棵老樹為例,在判斷與處理的差異下,樹木的命運大不相同。透過實例,他也導入為什麼進行風險評估的正確概念,以及檢測的目的與範圍。他同時帶著大家回憶當年阿里山小火車被粗大樹木斷裂擊中、造成陸客罹難事件,因為等勢枝等不良結構,事後。從這件事由也點出風險評估的重要性,在於提升樹木健康與公共安全。樹木造成之風險有幾項要點需考量,包括「危險性」,如傾倒或掉落,謝樹藝師指出,台灣多為人造林,尤其需要更多的介入處理;接著是「機率」,包括衝擊到目標的可能性後果;最後則是「損害性」,包括了自然界與極端氣候變化,還有人為環境的不當。他同時指出樹藝師在此扮演的角色與所需要的知識,包括從典型模式、正常生長性、樹木的結構、腐朽的跡象等等去判斷。「健康的樹木,未必是安全的,樹木的存活僅需要木質部與韌皮部,內部可能是腐朽的。」隨即,深入探討使用樹木檢查表,搭配樹木目視評估法(Visual Tree Assement, VTA ),同時教導學員們如何「檢視樹體結構」,如劈裂、V型等勢枝、樹幹歪斜、浮根、盤根、內生樹皮、心材腐朽、軟腐等。他指出,等勢枝幹最為危險,相互推擠,但U型危險性比V型還要低一些。接下來了解樹木腐朽的樣態,分成白腐、褐根病、褐腐、軟腐。而許多腐朽跟割草機相關,造成樹皮無法癒合的景況。最後則是各種進階調查,包括了空氣挖掘機、空中升降的攀樹者、共振法、探測針、斷層影像等等。最可靠的則是樹藝師的知識與經驗,且一再強調,平時的普查與建立資料很重要,才能根據過去歷史,與現在狀況作比較。

謝翁維樹藝師上課中

豐富的課堂內容告一段落,學員們一擁而上,針對剛才的課題頻頻發問,同時對一旁的檢測儀器好奇不已,眾人圍觀,等不及下半場的實務課程與示範。中場進行隨堂測驗,並介紹通報機制系統說明。新增樹木通報系統的教學,教導學員透過台北市單一陳情系統網頁及1999市民熱線,進行樹木問題之即時通報,除可加強公園樹木安全外,亦可即時發現樹木問題,維護樹木之健康,甚至提升台北市民關心樹木之陳情民眾素質,減少錯誤通報之機率發生!

午后原本的戶外實習示範,因下起雨,為了保護檢測器材,改成在室內進行,示範如何操作生長錐,講解打音法 (sounding) 之原理。現場並進行以應力波檢測儀、鑽孔阻抗機等非破壞性檢測。應力波檢測儀為老樹「斷層掃描」,以盡量不傷害樹木的方式,透過標準波計算,找出平均值,掌握樹木內部腐朽程度並進行定期監測,並可做出精細3D圖。種種進階調查,皆可防範於未然。鑽孔阻抗機則是選擇探測點,探針鑽入木材根據密度做判斷,有時甚至可測出年輪,但有時差異不大,準確度待考量。觀看謝樹藝師示範操作儀器,「許多高階儀器,還是第一次見到呢。」現場並進行問答,此起彼落,講師與學員分別就彼此領域相互交流,互動頻頻。

應力波檢測儀軟體介面投影操作示範

應力波檢測儀操作示範
眾人聚精會神地聽講

第三階段的課程告一段落,往後的課程也已陸續額滿,請有興趣並對樹木照護具有熱忱的朋友們密切關著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部落格(http://daanforestpark.blogspot.com) 或臉書專頁「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 - 都市啄木鳥計畫」或於臉書搜尋【@daan.woodpecker】按讚追蹤!,啄木鳥歡迎您的加入! 更多的即時訊息及問題,也可以加入啄木鳥LINE帳戶,隨時有國際認證ISA的樹藝師為您解惑喔! LINE官方帳戶「都市啄木鳥計畫」點選 https://line.me/R/ti/p/PBVpnQVmjN 或於搜尋好友ID@bmt9334u 加入追蹤。我們下次見囉!
學員完訓後與證書合影
啄木鳥們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