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大安森林公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大安森林公園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2021都市啄木鳥里長專班 【 免噴藥?沒蚊子?有影沒?】



生態防蚊免用藥,環境健康一起好

在天氣晴朗的這天,滿心歡喜的迎來了第三堂的「都市啄木鳥里長專班」,這堂課和前兩堂很不一樣。這次的主題「蚊蟲生態防治」切合社區鄰里經常遇到的蚊蟲環境衛生問題,相當受到里長的關注。

場地因應疫情須登記實聯制

里長簽到及量體溫

基金會賴素燕秘書長歡迎各位里長參與課程

嗚嗡嗚嗚嗡,惱人的蚊子又來了。我們除了狂擦防蚊液,或是拿殺蟲劑對著蚊子猛噴,其實還有很多方法可以減少環境中的蚊蟲數量,而且是透過非化學藥劑的方式來防治!


吳理事長分享生態防蚊妙招

本次的課程由台灣生態樹藝協會吳加雄理事長主講「生態防蚊」的小撇步,透過蚊蟲出現的季節、時間、環境地點及蚊蟲的形態特徵等,介紹如家蚊、斑蚊、瘧蚊的差異。也依據上述這幾點來推估常見的蚊蟲孳生源,提供不同環境下的生態防蚊診斷及防治方法。

室內課程介紹非化學性的蚊蟲防治方法

非化學性的蚊蟲防治方法,除了可使用微生物製劑「以色列蘇力菌」來達到防治效果等,或是課程中吳理事長也現場自製省錢又好用的「蚊蟲黑色誘集罐」,放在大樓地下室、陰暗屋基等處,可以誘集總是吵得我們無法入睡的「尖音家蚊」。


自製蚊蟲誘集罐需用黑色不透光膠帶貼好貼滿

吳理事長說明蚊蟲誘集罐的正確用法


蚊蟲誘集罐的做法可以參考這裡哦!


全體成員開心合影

實地走訪勘查公園環境

當然,定期的環境清潔與維護還是相當基本且重要的!我們也實際走訪大安森林公園,帶大家看看我們在公園中對於生態防蚊所付諸的努力。我們來到的第一站是公園一處綠蔭盎然的步道,吳理事長蹲在大樹下,帶領里長們辨別蚊蟲孳生源與棲地,並傳授如何在預算有限的情形下妥善的處理。里長們聚精會神地聽講,紛紛舉手發言,由此也深深感受到里長對於鄰里環境的負責與用心。


吳理事長介紹公園內設置的「防蚊液站」

接下來一行人來到了和平東路與新生南路交叉處的入口,吳理事長介紹了公園內設置的免費防蚊液供應站,並且無私地分享設置防蚊液供應站的各種心路歷程。除了美觀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考量各種使用的情形,挑選堅固耐用的材質防止遭到破壞、精準設計給液方式杜絕濫用的可能。眼前看似簡單的防蚊液供應器,其實是從各種失敗經驗所嘗試,累積出的智慧結晶。


腳踩踏板提供防蚊液

全勤里長頒獎典禮

全勤里長認證獎牌

參與的里長可獲得課堂證書(圖左:陳鴻楷副執行長;圖右:大安區錦華里溫美珠里長)


活動尾聲頒發全勤里長獎牌及認證證書,在愉快的大合照後圓滿落幕,我們期待明年再相會啦~

大安森林公園生態防蚊請參考這裡哦~






2021年12月3日 星期五

2021都市啄木鳥里長專班 【 我家附近的樹木安全嗎?】一起為鄰里公共安全把關!

 

今年度的都市啄木鳥里長專班,同樣受到疫情的影響,延後將近半年才再度重啟。隨著疫情稍稍趨緩,大家終於可以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在戶外活動,不過基本的防疫工作還是不能懈怠。



本次的課程,都市啄木鳥計畫邀請到臺北市各區里長,一同替社區鄰里的樹木健康把關!每年一到颱風季或遇到連日大雨,樹倒壓車、壓民宅、阻擋道路,嚴重至傷及行人等事件頻傳。每逢遭遇這些狀況,都讓許多里長傷透腦筋。這天是陽光賞臉的好日子,里長們熱情參與,希望能透過課程好好的認識生活周遭的樹木,是否具有潛在的危險。


基金會大家長向來賓問好

課程一開始由基金會大家長楊老師向好久不見的里長朋友們問好,期待經過這次課程,讓里長們收穫滿滿,更能一同守護樹木健康,保障社區鄰里的公共安全。


吳副所長熱情開講


本次主題「我家附近的樹木安全嗎?」邀請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吳孟玲副所長,同時也是ISA國際樹藝協會認證樹藝師及樹木風險評估師主講,帶領大家判斷生長在我們社區鄰里的樹木健不健康。



里長踴躍發問


上半場的室內課程,吳副所長列舉許多危險樹木的實際案例,及其發生原因與應變措施,如人行道鋪面及花台更新工程,將樹木植穴上的水泥打掉,樹就安全了嗎?其實未必如此喔!如果僅將鋪面拆除,樹木根系卻未經妥善處理,如未覆土,脆弱的根系裸露在外,除了無法支撐,根系也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與養分,對樹可是一大危機;或沒有設立支架,根系的支撐不足,很容易因外力影響而倒伏;僅是拆除鋪面,並未謹慎處理盤根,根系無法順利開展,盤根的樹木仍隨時會倒,相當危險呢!


收穫滿滿的開心大合照


除了室內課程,我們當然也不例外的來到大安森林公園親自體驗,透過專業解說,搭配精密儀器示範,期待讓里長們對樹木風險評估有更深入的認識!


邀請里長歡樂比出啄木鳥手勢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樹木保護觀念也備受重視。非破壞性的「應力波檢測儀」常應用於樹木內部腐朽程度的檢測。一般在進行樹木風險評估時,會先透過樹木外觀「目視診斷法(Visual Tree Assessment, VTA)」作為評估基準,有疑慮時再以應力波檢測儀針對樹木內部受損情形進行檢測。



吳副所長現場示範應力波檢測儀


應力波檢測儀的原理是以數個探頭搭配增幅器,水平環繞架設於欲檢測的樹木斷面,由鐵槌觸發探頭產生應力波,再由電腦軟體依據聲波傳導的速度變化進行運算,模擬樹木內部損壞位置的影像,以瞭解樹體內部結構。


樹木斷面影像模擬瞭解樹木內部健康狀況


經過專業的儀器講解示範,里長們也準備好小試身手,實際操作敲擊應力波檢測儀,檢測樹木橫斷面的狀況。大家發現,無論敲得輕或重、快或慢,儀器顯示出的影像都相似,可見檢測結果可提供極為準確的佐證,協助里長整理社區中的危木,共同維護大眾的人行與居住安全!


里長體驗操作應力波檢測儀

里長們專注聽講為鄰里公共安全把關


在吳副所長活潑生動的舉例,以及深入淺出、生活化說明專業知識的引領之下,啄木鳥里長專班在一片歡愉的討論聲中邁入尾聲~


里長與講師開心合照

里長與講師開心合照

圓滿落幕開心大合照


期盼經過這堂課能讓我們一起「守護樹木健康,保障人車安全!」並共同期待12/10第三堂啄木鳥里長專班的「免噴藥?沒蚊子?有影沒?」生態防蚊課程~









2021年5月18日 星期二

2021都市啄木鳥第二堂課-懶人的綠化設計

 

    

       在母親節前夕,邀請到在景觀界,被許多學生稱呼為「章媽」的章錦瑜教授,為我們帶來第二堂課「懶人的綠化設計」

        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的章教授,著有「景觀樹木觀賞圖鑑」、「室內觀賞植物圖鑑」及「台灣常見多肉觀賞植物圖鑑」等許多書籍,同時也出了許多的期刊論文,堪比為台灣現代景觀界之母。

        時常跟學生接觸的章教授,用語很潮流,十分有趣,課程中,時常將學員逗得哄堂大笑,舉的例子也都非常實用且貼近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複習章教授當天為大家帶來的豐富課程吧!

        首先,為了讓大家了解,「在合適的地點,選擇合適的樹種,將能減少後續許多維養成本。」一開始便舉了幾個臺灣常見且具有爭議性的行道樹例子。

        像是桑科榕屬家族,其氣生根以及發達的地面根,經常會破壞人行道鋪面、房屋地基以及阻塞排水溝等,加上榕樹生長快速,葉子細密,易遮擋招牌、路燈,影響行車安全,榕樹本身病蟲害非常多,尤其是褐根病,易造成樹木死亡,讓行人在安全上有所顧慮,台北市於2004年已決定人行道上不再種植榕樹。

        樟樹造成困擾的是容易招來「樟白介殼蟲」,嚴重時會導致枝條甚至整株樹木死亡。較能解決蟲害的方式,便是時常為樹木疏剪,保持樹冠枝條有足夠的透光及通風性,減少病蟲害發生。

        臺灣欒樹於「生態失衡」時,常爬滿紅姬椿象,但紅姬椿象並不會主動攻擊人類,所以不必太過驚慌,赤腰燕、紅姬椿象、臺灣欒樹三者能組合成一個小小生態鏈。近年來紅姬椿象大量發生,乃因天敵赤腰燕數量不足所致,也顯示生態環境的失衡(張台聖、賀照縈,2003;章錦瑜,2005)。

         黑板樹,在西元1943年引進臺灣,當時因具有以下特質而火紅一時:生長快速,是最佳之景觀速生綠化樹種、樹型高大挺拔,英姿雄偉,觀賞性高、生性強健、栽培容易、價格低廉,常綠、抗汙染、抗旱,過濾灰塵,減碳、減緩噪音,提供樹蔭,壽命不短(王亞男等,2005;章錦瑜,2003;章錦瑜,2008)。

         雖然黑板樹短期內帶來大量的益處,但隨著時間增長,問題也一一浮現。例如:根系淺且擴張迅速,易破壞硬體設施、樹木生長快速但樹材鬆脆,強風時易折斷、種子附生之棉絮飄散,開花期間散發刺鼻的氣味。

         木棉,惹人非議的特徵是具有刺的樹幹,以及種子的棉絮及掉落的花朵,造成環境汙染及髒亂,種植於路邊,易引發交通事故。

        小葉欖仁,在早期受到偏愛,於台灣大量種植,當時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將生長較緩慢的小葉欖仁嫁接於生長較快的欖仁上;5-10年過後,小葉欖仁開始倒生長,生長速度變快,導致樹幹嫁接部位形成腫脹突出狀,上部之小葉欖仁變得較粗大,而下部的欖仁樹幹卻顯得細縮,未來恐有倒伏之危機。

        最後,舉棕梠科的大王椰子為例,說明其植株高大、葉長數尺、重達數斤,臺灣曾發生多起棕梠科植物葉子掉落砸傷人車等事件。除了大型落葉,果實也容易砸傷人。

        行道樹本身是沒有任何爭議的,爭議性的產生乃因不適當的選種及栽植,以及天災、嚴重之病蟲害、與生態不平衡等造成問題,而這些爭議行道樹也讓主管或維護管理單位因此增加很多額外的麻煩與經費支出 (章錦瑜,2009,論台灣常見之爭議性行道樹)

 看完大型的行道樹,來看看如何用懶人的方式種植草皮或矮灌吧!

       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包含他是否耐踩踏?需要多長的日照?是需要低養護的植物,還是需要高養護的植物?

以上都是種植之前,應該要先了解植栽的基本需求。

    面對已經種植的公園草類,又該如何養護呢?

    說到「除草」,講師問了台下許多身為公園志工的學員,應該在「大雨後幾天內」馬上除草?「大雨過後一段時間」再除草?還是應該等「乾旱許久後」再除草呢? 

    學員的回答獲得了「高段班」的肯定!答案是「大雨後幾天內馬上除草」,原因是大雨過後,若隔太久,根系會往下長,會越難連根拔除;若在乾旱許久後除草,草的根系為了要吸收地面及空氣中的水份,而在淺層擴張,並且增加抓地力,造成較難拔除。

    另外,說到「澆水」,講師列了幾個問題,幫助解鎖大家在「澆水」上的迷思,包含了:

1.    大熱天中午,能不能澆水?

2.    水可以直接澆在花朵上嗎?

3.    寒流來襲,戶外植物應該趁白天趕緊澆水?

4.    植物萎凋了,還可救活?如何緊急處理?

5.    室內盆栽,出國三個月無法澆水,可否存活?


大家心中都有解答嗎?

1.    應盡量避免,但仍須看植物種類而定。

2.    澆在土裡更好。

3.    植物應該會被冷死。試想一下當你在寒冷的天氣,包在潮濕的被子裡,那該有多凍?乾冷一定比濕冷舒服。

4.    在植物沒有達到凋萎的臨界點之前,都還有機會救活。

5.    須看植物種類。

    第二節課,教授開場便詢問:「大家有沒有過三個月不澆水,還能讓植物存活的方法呢?」台下頓時一片交頭接耳,還有人露出謎之微笑,一看便知道大家有很多經驗。

    此外,教授還讓學員先有個概念,就是「有些植物『該死』,有些植物『不該死』!」,有些植物開完花就死了,不管再怎麼盡心盡力照顧,期限到了就是到了,這種植物便是「該死的植物」!並非所有植物都是常常久久的。

    而不管你怎麼忘記它的存在,就算三個月沒幫他澆水,他都能活得好好的,便是「不該死的植物」。所以不必為了養死植物而自責,選對植物,人人都是綠手指!

    懶人植物的特色:

1.    耐旱力強:

葉片或精幹肉質粗肥,具儲水功能,可忍受偶爾忘記供水。例如:子寶、元寶,只要下方盆器內有水,即可一陣子不予理會。

2.    生長緩慢:

生長快速的植物,常需費時修剪及整理;生長緩慢的植物就省事多了!例如:毬蘭,一年約長一片葉子。

3.    生性建強:

生命力強,對環境逆來順受,對光線、氣溫變化、濕度均無太大要求,且不易感染病蟲害。例如:蘇氏歐蔓、黃金葛。

反之,生性嬌貴的植物,如長春藤,便處處依賴人們的照顧,較適合喜歡花時間跟植物培養感情的主人。

4.    需肥不多:

室內觀葉植物對肥份依賴強者,一旦缺肥就會出現黃化現象。

反之,需肥不多的植物,只要施灑一些緩效性肥料,就可以長得很好。

5.    其他懶人植物介紹:

²  天南星科:若家裡有養狗,請盡量不要養「黛粉葉」,因為會讓狗狗短暫失聲。

²  龍舌蘭科:例如-株蕉、竹蕉。

²  觀賞鳳梨

²  胡椒科

²  五加科:例如-福祿桐。

²  百合科:例如-武竹、吊蘭、白紋草、蜘蛛抱蛋等。

²  桑科

²  羅摩科:例如-百萬心、毬蘭。

²  棕梠科:例如-袖珍椰子。

²  蕨類:例如-兔腳蕨、波士頓蕨、鳥巢蕨、鳳尾蕨。

²  多肉植物:例如-子寶、元寶、左手香、千兔耳、兔耳。

²  其他:例如-馬拉巴栗。

6.    不易照顧的植物:

u  多肉:球形仙人掌、番杏科之石頭玉。

u  需要高溫度:例如-鐵線蕨、翠雲草、卷柏類。

 

    第三節課,講師帶來公園常見雜草簡介,透過投影片在30分鐘內介紹28科、80多種植物後,便讓大家分組進行「盲猜活動」。


準備上菜囉!




在場90多人,即時分成8組,各組端上17盤雜草之後,大家漸漸進入狀況,討論激烈。

        最後公布答案,竟然多達4組全數答對,9成以上答對至少十題,此高段班的境界,讓小編甘拜下風、自嘆弗如。


在母親節前夕,感謝大家積極的參與,希望大家有度過充實且歡樂的上午!同時不忘祝福所有天下辛苦的母親,母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