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到了十一月,而都市啄木鳥的課程也來到了第六梯次。本次課程邀請到台大植病博士,中華科大生技系胡寶元老師來為我們授課,並邀請到貴賓:公園路燈管理處青年公園分所柯少雄副主任,以及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柳春堂副執行長蒞臨指導。柯副主任再次肯定啄木鳥計畫及透過民間力量推動的通報系統可補足公部門在人力有限的情形下架構台北市的監督網,而柳副執行長也滿懷熱情的鼓勵大家能持續進修相關課程。
胡寶元老師是植病系畢業,植物病理可說是植物的公衛體系,在植物病害大規模流行之前就需防微杜漸。植物病蟲害的發生需要同時滿足三個因子:1. 環境條件符合病蟲害的生育,2. 病蟲害的根源 (微生物或昆蟲) 存在,3. 寄主植物對病蟲害具有感性。滿足以上三個條件,病蟲害才會發生。
植物病蟲害要進行防治,就不得不提到藥劑。民眾普遍聞農藥色變,但其實現代農業藥劑已發展得相當成熟,對人體的影響很小,相對也會較為昂貴。那為什麼大家聽到農藥都很害怕呢?其實使用農藥也是一項專業,但目前的現況是在鄉下買藥多半不需證照,若是有人不當使用藥劑,很可能造成意外,當相關事故持續發生時可能就會導致該藥劑被禁止使用。故胡老師也和我們分享農藥買賣除了店家要有相關證照外,農民購買藥劑也應登記以示負責。
了解病害的發生與藥劑的關係後,接下來就可以進入實例說明。在臺灣,最重要的樹木病害非褐根病莫屬。褐根病又被稱作樹癌,其可怕的地方在於初期病徵往往不明顯,要到病勢已經很嚴重時才被發現已染病。有些病例是樹葉還尚青綠時,樹木的根系已經爛到無法支持樹體重量,颱風或大雨等環境條件下樹就倒下。那麼要如何判斷樹木是否得到褐根病呢?首先,葉片通常會有黃化褪色、葉片掉落稀疏的現象。第二,本病傳播方式透過根系,或是長出靈芝狀的子實體後藉風傳遞擔孢子 (但通常樹撐不到長出子實體就會死亡或倒塌)。所以當一棵樹染病時,病木周圍的健康樹木就要特別注意是否也遭殃,像「點名」一般接連中標。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依據,就是病木的莖基部會長出棕色的菌絲面,將病根挖起後擘開其根系內部會有網紋狀的病徵。
褐根病這麼恐怖,那我們該怎麼防治呢?首先,預防勝於治療。苗木購入前就得先檢查地上部樹葉繁盛程度以及根系是否健康茂密。再來,目前的防治方法可分為物理、化學、生物防治等。物理防治諸如浸水、掘溝防止病害擴散,化學防治如使用邁隆薰蒸劑或尿素,生物防治如哈式木黴菌等,而目前的認知是化學防治較為有效,但由於施用藥劑對土壤微生物生態影響太大,故實務上也會併用其他防治方式。胡老師特別強調棲地改善對褐根病的治療有益無害,若是沒有具體限制褐根病菌的生長,樹木死亡只是遲早的事。褐根病可在土壤中殘存十年以上,一旦土壤帶菌就需盡可能確保真菌被徹底消毒,並且將土壤中的病根確實清除。
除了褐根病外,木材腐朽菌也是造成樹木死亡的重要病原菌。其特徵是當腐朽菌在樹體內發展的差不多,其生長空間及食物逐漸受到限制時,腐朽菌就會長出靈芝,藉擔孢子傳播至其他植株,故一旦長出靈芝就要儘速剝除避免真菌的傳播。
胡老師上課幽默風趣,短短一小時實在不夠老師講解其他病蟲害,故其他實例則由下半場的室內課補充。今日天公雖不作美,但下半場的體驗課程節奏緊湊,學員們學習的熱情完全不受影響。體驗課程內容為大安森林公園病蟲害辨識,以及在家就可以製作的無毒噴劑—葵無露。啄木鳥工作夥伴一大早就在大安森林公園內搜索各種病蟲害。台灣的夏季才是病蟲害旺季,但由於近日氣溫時常超過 20 度,故還是找到了不少的病蟲害樣本。室內課展示的新鮮標本有榕薊馬、榕藻斑病、柚刺粉蝨、桂花褐斑病、遭毒蛾幼蟲危害的穗花棋盤腳、杜鵑軍配蟲、褐根病等,以及重要的入侵種--荔枝椿象及龍眼雞標本。胡老師也實際解說並帶學員辨識微生物或昆蟲在植物體留下的病兆藉以判斷造成病蟲害的原因。第二個活動是葵無露製作。葵無露其實就是葵花油經無患子液乳化後稀釋的液劑,其原理是利用油劑堵住昆蟲的氣孔,而皂素的苦味則有些微殺蟲的效果,經皂素處理之植物會降低昆蟲的取食頻率。需要說明的是本次活動製作的是稀釋一倍的濃縮液,使用前還需再稀釋 150 倍。
最後則由胡老師帶大家實際走訪解說大安森林公園外側遭白蟻侵入的樹木,結束這充實的一天。
最後則由胡老師帶大家實際走訪解說大安森林公園外側遭白蟻侵入的樹木,結束這充實的一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