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大安森林公園之友基金會_都市啄木鳥計畫
什麼時候非剪不可?
都市啄木鳥防颱修剪
颱風來之前,是『砍樹』還是『修樹』?
2020 年都市啄木鳥課程來到了最後一堂課,也進入此系列課程的核心,本次課程由國內樹木修剪權威邱志明博士主講「颱風來之前,是『砍樹』還是『修樹』?」。
邱博士帶領大家認識樹木的生長構造及細胞組織,以瞭解植物的生成原因及防禦機制。維管束植物的構造分為木質部、形成層及韌皮部。木本植物在顯微鏡下,其實是個三度空間的立體構造,有許多管胞和纖維,從剖面圖來看,顏色較淡的是心材,較深的是邊材,而0.1公分不到的皮質層,則是韌皮部。另外,由橫斷面可見年輪,從中可見樹木一年中的生長構造,顏色較淡的是春夏生長的早材,較深的則是秋冬生長的晚材,溫帶地方較易判定,熱帶地區則一年四季都在生長,不易判定。另外,「不是只有樹幹有年輪,枝條也有年輪」。
「修剪時要瞭解其特性,心材較弱,而邊材是活細胞,防禦較強」,然而木材一旦砍下,則恰好相反,邊材容易腐朽,心材反而不容易遭病原菌入侵,因此,修剪時應避免大面積的縱向截剪。
而植物之自然防禦阻隔機制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Decay In Tree, CODIT) 在1993年由美國植物專家 Shigo 提出,如同隔室的林木細胞構造,可對病原菌形成自然的阻隔,其有四大道壁 — 第一道壁:阻止縱向滲透;第二道壁:阻止自樹皮向樹心之滲透;第三道壁:防止病原菌側面及周遭的滲透;第四道壁:具阻隔作用,將受傷和健康的細胞做一阻隔,樹木受傷時有時流出樹脂汁液,就如同人類的血小板,產生自我保護的作用。
邱博士帶領學員瞭解樹木受傷時的反應,植物一旦受傷不可逆,便無法再增生及分裂細胞,僅能透過其周圍未受傷的細胞將之包覆。進行枝條修剪時,須先瞭解其癒合的道理。除修剪外,亦有來自外力造成的傷害,有些人們沒有公德心,喜歡在樹上刻字表示「到此一遊」,或由怪手等施工機具意外將樹木「剃頭」或「剝皮」,影響樹木健康。若未能好好癒合,將來遇風則倒,這也是為什麼「樹木外觀看似無恙,其實病原菌已在其中,逐漸使樹勢衰弱。」
說到修剪的原理,邱博士特別闡明「主幹」與「枝條」的關係,一般是枝條先行生長,然後成長的主幹,再去支撐枝條的力量。所謂的「結構枝」,便是與主幹的連結。主幹、主枝、亞主枝相互之間,在不傷害到樹幹構造的前提下,能快速的癒合。除此之外,一般修剪量控制在樹高的
1/3 為最佳。
邱博士亦針對針葉樹、闊葉樹、殘枝的修枝位置與方法一一闡述,並對於大枝條須運用「三段式修剪」(或稱三刀法)提供了詳細的說明。同時指正錯誤的修剪觀念及方法,以清晰的圖例表示可能導致的後果,如截幹及錯誤疏剪等。
對於防颱修剪的要點,邱博士說明了樹冠清理、樹冠疏剪、樹冠縮減等方法。其中,更是特別說明截頂(Heading)、截幹(Topping)之差異,截頂是因樹形過大,切除主枝、芽點及側枝,使其通透,只有限定條件下才可使用;截幹也就是所謂「斷頭式修剪」,易導致主幹腐朽,產生許多叢生枝條
(不定枝),增加斷枝風險,為錯誤之修剪方式。
邱博士同時闡明「不採取斷頭式修剪的八大理由」,包括因大幅修剪反而無法行光合作用,造成樹木「飢餓」;無樹冠遮蔽導致的衝擊,也對原樹冠下方之灌木叢造成影響;接著是截幹後的「病蟲害」等疾病威脅,使樹體無法形成防禦機制;修錯了,弱化枝條將產生更多不定芽;過度修剪,嚴重致使「樹木死亡」,因無法順利製造及吸收養分。被截幹的樹木「外形非常的醜陋」,「雖然五分鐘很快就能截掉,卻導致後面的維護管理費用更高!」。
最後,邱博士分享了相關資訊網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知識入口網 https://kmweb.coa.gov.tw/
接下來介紹「單一通報系統」,歡迎學員日後發現任何危木,皆可進行舉報,共同守護居住環境、增加公共安全。並邀請在場學員加入
Line 社群大群組,可隨時提問、相互交流。